台灣在2025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,代表每5個人裡面有一位是超過65歲的年長者。
2018年衛福部統計,台灣總共有343萬位年長者,但你知道嗎?大約有93萬名年長者面臨失智症的威脅。
大家好,這裡是CarePLUS安居平台,一起照顧你的家人。
如果你對樂齡健康的議題有興趣,歡迎訂閱我們的頻道。
上集我們說到正常老化和失智的不同,
今天要跟各位介紹怎麼預防失智症。
蘇格蘭地區推動了「正確生活型態」,讓失智症的盛行率從8.3%降到6.5%,我們就來看有哪些事情需要注意。
整體來說分成「保護因子」和「危險因子」
保護因子包含「多運動」「多動腦」「多社交互動」「要吃好」「要睡好」
危險因子包含「三高」「憂鬱」「頭部外傷」「睡眠障礙」「煙癮」
所以我們增加保護大腦的「保護因子」,減少傷害大腦的「危險因子」
我們就一一來了解「保護因子」
一、多動腦
大腦其實和肌肉一樣,越訓練越好用,如果不常用大腦,大腦也會逐漸退化。
要多動腦的話,有幾個面向給大家參考,
保持社交活動、保有好奇心,參加社區課程或學習新知都是能幫助大腦儲備腦本。
或者讀書、寫作、打牌打麻將這些活動也都能幫助活化大腦。
二、多運動
目前研究證實「有氧運動」、「重量訓練」和「平衡運動」這三類運動對預防失智有顯著效果。每週三次以上規律運動,可以讓失智風險下降6成。
三、要睡好
睡眠是人類的超能力,因為睡眠是讓大腦清除廢棄物的關鍵時間,睡得好就能修復過勞或損傷的大腦細胞。
睡眠也可以幫助情緒穩定、增家專注記憶、思考和理解能力。
四、要吃好
預防失智症,要吃好也是很重要的,
隨著年紀漸長,應該盡量避免攝取奶油、糕餅甜食、紅肉、起司、油炸食物等,
可以多攝取橄欖油、豆類、天然穀物、水果蔬菜、適量的魚和乳製品。
五、多社交互動
相關研究顯示,多社交能降低失智症風險,孤單的人罹患失智症的風險則增加2倍以上。
主要是因為孤單的生活方式,大腦會比較缺乏刺激,認知功能退步速度會比較快。
接者我們來看這些危險因子
一、三高
高血壓、糖尿病、心血管疾病和腦中風都會增加失智症的風險。
根據研究顯示,糖尿病會造成記憶和認知能力衰退,如果沒有控制與治療,發生失智症的風險是這正常人的五倍。
二、憂鬱
曾罹患憂鬱症的人,發生失智症的風險也會增加,
預防憂鬱症可以透過運動、靜坐等方式釋放壓力,接受自己與他人的不完美,定期接受治療,都能幫助我們遠離憂鬱症。
三、頭部外傷
嚴重的頭部外傷是阿茲海默症的危險因子,腦部受過重創的人發生失智症的風險是正常人的四倍以上。
年長者要避免頭部外傷,首要就是預防跌倒,除了年長者的用藥習慣外,保持家中動線清楚、明亮,也可以避免年長者因跌倒產生頭部外傷。
四、睡眠障礙
台灣睡眠醫學會在2019年的統計,每10個人就有一個人有慢性失眠症,
睡眠障礙會讓大腦沒辦法好好休息與清除廢棄物,如果中年時期就有睡眠障礙問題,應該儘速就醫,以免年紀大了失智風險大增。
五、煙癮
抽煙發生失智症的風險約為正常人兩倍,根據統計,持續抽菸的人認知退化的速度較快,所以從今天起,遠離菸癮就是遠離失智症。
結語:
對於失智症來說,預防勝於治療,目前失智症無法根治,藥物治療也只能延緩退化,及早診斷,及早介入治療,可以有效延緩失智症的狀況喔。
我常覺得啊,有些人30歲就說自己老了,但有些人明明70歲卻覺得自己還很年輕,
所以年齡其實只是一個數字,真正讓我們老的是心態,如果心態保持年輕,生理機能也比較容易維持年輕喔。
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已經是現實,如何健康老化是必須要面對的課題。
下一集我們開始來聊聊年長者的噩夢:肌少症。
如果這一集對你有幫助,請幫我們按讚分享給需要的朋友們。
CarePLUS我們下期見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