正常老化 VS 失智

台灣在2025年將邁入超高齡社會,代表每5個人裡面有一位是超過65歲的年長者。

2018年衛福部統計,台灣總共有343萬位年長者,但你知道嗎?大約有93萬名年長者面臨失智症的威脅。

大家好,這裡是CarePLUS安居平台,一起照顧你的家人。

如果你對樂齡健康的議題有興趣,歡迎訂閱我們的頻道。

今天要跟各位介紹正常老化與失智的不同,如何測量年長者是不是有失智前兆,以及如果發現年長者失智時該怎麼辦?

一、正常老化與失智有什麼不同?

正常老化常見的狀況是偶爾會忘記一些事,但是事後會想起來;失智則是忘記了在也想不起來。

正常老化在做物品記憶測試時,可能會記住一些的測試物品,也會忘記一些物品;失智則是完全無法記住任何測試物品。

另外,失智還會伴隨一些明顯的改變,例如:

★ 性情改變。

★ 表達能力、理解能力變差。

★ 空間判斷能力變差。

★ 認知功能退化到會影響正常生活。

一但發現年長者有類似情形,就應該提早準備與就醫。

二、如何測量年長者是不是有失智前兆?

下面八個問題,如果有符合兩項,就應該及早準備與就醫

1.判斷上的困難,例如容易被騙,常會買不合用的物品。

2.對活動或嗜好的興趣降低,例如原本喜歡到公園運動,但突然變得興致缺缺

3.常會重複同樣的問題、故事和陳述。例如常常會與同一個人講述同一段往事

4.在學習使用工具、設備上有困難。例如操作遙控器、洗衣機、熱水器開始覺得困難

5.忘記正確的月份和年份

6.處理複雜財務問題上遇到困難,例如不知道收支狀況或者無法繳費、繳稅等。

7.難以記住下一場約定的時間。

8.有持續思考和記憶方面的問題。

以上八點,只要有兩個狀況,就有可能是失智的前兆。

一但發現年長者有類似情形,就應該提早準備與就醫。

三、發現年長者失智怎麼辦?

越早發現越能提早預防,讓失智的狀況不再變嚴重,

一但發現年長者疑似失智,應該前往醫院掛家醫科,或者直接掛神經內科,接受進一步的檢查與治療。

結語:

台灣邁入超高齡社會已經是現實,如何健康老化是必須要面對的課題。

下一集我們將會介紹如何促進認知,預防失智。

如果這一集對你有幫助,請幫我們按讚分享給需要的朋友們。

CarePLUS我們下期見。

發表迴響

在下方填入你的資料或按右方圖示以社群網站登入:

WordPress.com 標誌

您的留言將使用 WordPress.com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Facebook照片

您的留言將使用 Facebook 帳號。 登出 /  變更 )

連結到 %s

%d 位部落客按了讚: